2025年11月1日,苹果于今年9月推出的主打轻薄设计的iPhone Air正式迎来首次价格调整,通过国家补贴后起售价降至7599元。这款手机以5.6毫米的机身厚度成为品牌迄今最纤薄的智能手机,配备6.5英寸支持120Hz刷新率的屏幕,并搭载4800万像素单摄像头与A19 Pro芯片,国行版本起售定价为7999元,但实际发售时间延迟至10月22日。
该机型发布后,市场反馈呈现明显两极分化。用户普遍认可其轻盈便携的握持体验,认为极致轻薄在日常使用中具备一定吸引力。然而为实现这一设计目标,产品在多项配置上做出取舍:电池容量缩减至3149mAh,相较同期发布的标准版iPhone 17的3692mAh明显缩水;音频系统降级为单扬声器方案;数据接口采用传输速率较低的USB-C 2.0标准,被不少用户视为倒退之举。
此外,国行版本对eSIM功能的限制进一步影响了购买意愿。设备虽支持双卡,但eSIM业务需用户返回号码归属地线下办理,操作流程繁琐,实用性大打折扣,令部分潜在消费者选择观望或转向其他型号。
尽管苹果未公布该机型的具体销售数据,但在最近一次财报会议上,面对分析师关于iPhone Air市场表现的提问,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并未正面回应。随后有数码博主披露,该机首周激活量超过5万台,但评价为“市场反应远低于预期”。
此次补贴降价后,尽管入手门槛略有降低,但消费者态度依然谨慎。从公开评论来看,不少人认为即便降价数百元,产品核心短板仍未解决。有用户指出,若价格下调3000元才可能真正激发购买兴趣,也有观点认为超薄设计并非真实需求,加上国内eSIM使用环境不成熟,整体体验难以匹配其定位与售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