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故事汇——原创美文征集展示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广大旅客与网友以文字为媒介,记录铁路沿线的变迁,抒发深厚家国情怀。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学盛宴,更是一扇展示铁路发展、传递时代精神的窗口。
“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秦岭,自古以来便是横亘于秦蜀之间的天然屏障,从民国时期修筑的川陕公路到新中国成立后打通的京昆高速;从时速80 公里的宝成铁路,再到时速250 公里的西成高铁,延续了千年之久的秦蜀古道,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发展成就的生动载体。
西成高铁的美,是美美与共的发展之美。西成高铁将曾经因地形阻隔而相对封闭的秦巴山区,与全国高铁网络紧密相连,打通了西北与西南的经济文化通道。曾几何时,佛坪县因交通不便,居民出行需辗转多次,耗时良久;而今,高铁站就建在家门口,一小时到西安、两小时抵成都,实现了“说走就走”的便捷生活。再以朝天为例,借助高铁的东风,让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和国家级非遗“麻柳刺绣”焕发新生,走出深山,走向世界。一条条铁轨,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疏通了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铺就了百姓的致富之路,让“诗与远方”不再遥远。
西成高铁的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列车穿行于秦岭深处,窗外是连绵的森林氧吧和云海翻涌的奇观,偶有金丝猴、朱鹮等珍稀动物点缀其间,构成一幅流动的生态画卷。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秦岭生态环境的干扰,西成高铁在设计阶段就进行了细致的规划,以桥隧相连的形式断续穿越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以特大桥形式跨越朱鹮国家级保护区湑水河段。而进入四川盆地,眼前景象便陡然一变:广袤的田野如绿毯般铺展,清亮的溪河蜿蜒流淌,错落有致的川式民居点缀其间,时而有炊烟袅袅升起,给画面添了几分烟火气。坐在疾驰的高铁上,窗外美景如幻灯片般不断切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赋予了秦巴山脉独特的生命力,让高铁沿线生态旅游品牌持续唱响,让百姓在通往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甜。
西成高铁的美,是穿越历史的人文之美。列车驶过汉中平原,似乎能听见诸葛亮屯兵五丈原的往事;进入米仓山隧道,古蜀道上马蹄与驼铃的回响萦绕耳畔。车厢电子屏实时推送“剑门关”“金牛道”等典故解说,让旅客在绿水青山间读懂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荔枝古道秘辛。昔日的“蜀道难”,如今已变成“早上赏秦岭雪景、晚上品锦江火锅”的意气盎然。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广元与西安、汉中等沿线旅游城市强强联动,通过“科技+文旅”“赛事+文旅”等多种创新业态,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一条高铁线,不仅串联起秦蜀人文,更积极推动了文旅体商的融合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从“蜀道难”到“蜀道通”,赏“西成”之美,领“秦蜀”风情。“我的铁路风景”故事汇还在继续,相信这场“文字里的铁路之旅”,不仅会留下无数动人的篇章,更会让世界通过“钢铁长龙”上的风景,读懂一个更鲜活、更温暖、更有力量的中国。(张泽润、郑力才、简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