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男”设三重安全墙,母亲95万存款还是被骗走了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9 19
记者/ 颜星悦
编辑/ 宋建华



电信诈骗分子的操作后台(资料图片)





95万存款在7天内被分批转走,为85岁母亲设置的技术围墙被逐一瓦解。11月初,王海将母亲遭电信诈骗的全过程发到网上,让他意外火了一把,他没料到自己的这篇文字,被人们疯转了好几天。
作为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软件工程师,王海在采访中没有掩盖他的无力感,“骗子天天在研究,他们的手段和技术随时在更新。”
王海介绍,现在骗子们已不再广撒网,而是通过专业团队进行心理操控,让受害者在恐惧与依赖中逐步交出财产控制权。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骗子们避开银行风控机制的新手段——从申请手机盾提升转账额度,到关闭动账通知、拦截验证码,每一步都设计的严丝合缝。
王海说,之所以写下这段遭遇,是因为许多家庭都面临着母亲和自己一样的问题——如何在数字时代,为老人构建起一张放心的安全网,这个过程比想象的要更难、更长。
以下是王海的自述。

骗子通过一系列操作,将母亲95万存款转走(部分转账截图)








两通试探电话



我是一名52岁的软件工程师,大半辈子都在给软件加密,防止盗版。我的世界由代码和逻辑构成,我相信任何漏洞都可以通过设置一道“防火墙”来解决。直到今年夏天,我发现自己错了。我构建的技术防线,在电诈分子精心设置的圈套面前,是那么不堪一击。
我母亲今年85岁。她30年前办理了退休手续,自此与社会渐渐脱节。如今,她沉浸的世界藏在手机屏幕里,每天抱着手机,刷短视频,看各种真伪难辨的消息,并时常转发给我,分享一些“理财机会”和“养生秘诀”。我劝她少看,她不听,就愿意相信虚拟世界里的这些所谓“权威”。
危险的征兆,在6月底第一次出现。
那天下午,我在房间打游戏,听见她在隔壁一直打电话,语气焦急,还反复辩解着什么。我走过去询问,她捂住话筒,小声告诉我,是“抖音客服”,说她误点了一个保险链接,如果不按要求操作,每月会自动扣费几百元。我心头一沉,接过电话,直接质问对方身份。对方支吾了几句后,迅速挂断了电话。
“这是诈骗电话。”我对母亲说。可她将信将疑,嘴里嘟囔着:“可他说得挺真的……”
几天后,类似的情节再次上演。她收到了一条“顺丰快递”的短信,说她的包裹已滞留,让她回拨一个号码处理。她照做了,电话那头又变成了另一个“客服”。这一次,我在旁边听得真切,立刻上前打断,对着话筒严厉呵斥。对方故技重施,瞬间挂断。
短短一周,连续两次。我意识到,母亲可能已经被诈骗团伙锁定为“潜在目标”了,我必须得做点什么。
我拿起她的小米手机,帮她设置了三道技术防线:第一,在设置里开启“禁止安装非官方应用来源”,从根本上杜绝了木马病毒的植入;第二,设置呼叫限制,拦截所有陌生号码的来电;第三,启用短信过滤,屏蔽非联系人发来的信息。
做完这一切,我稍稍安了点心。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我有足够的自信,这三道关卡足以将那些数电信骗子挡在门外。



“畅连”上的“陈科长”

7月初,母亲要回西安处理一套房子的出租事宜,之前的租客刚退租,她需要回去打理。让她独自远行,又刚好在被骗子盯上的档口,我本不情愿,但她执意要去,想到手机上已经完成了安全设置,我便没有强行阻止。
她到西安后,我们主要通过微信联系。7月19日,她发来信息:“你把我电话拦截了,租客都打不进来,房子怎么租?快给我解开。”
我立刻回复,态度坚决:“不能用电话。让租客加你微信联系。我之前跟你说过,那帮骗子已经盯上你了,很危险。”然而,说起那两个电话,母亲忍不住旧话重提,还在抱怨我"说话一点也不客气"。
后来我才知道,就在那天后,她独自去了小区附近的手机店,请店里的销售人员帮忙,解除了我设置的陌生来电拦截功能。
我构筑的第一道防线,就这样被瓦解了。随后的一切,如同精心编排的剧本,我的“防火墙”一步步被拆除。事后,根据母亲的回忆和报警记录,我拼凑出了这个噩梦的基本过程。
7月底,一个显示为“029-82328245”的西安本地座机号码打进了母亲的手机。对方自称是“西安市通讯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用不容置疑的语气通知她:她的身份证信息被人冒用,涉嫌一桩高达300万元的重大诈骗案,情节严重,必须立即配合调查。
母亲慌了神,还没缓过来,电话被迅速转接到“广州市越秀区公安局”。接下来,一个自称“陈科长”的人登场了。他通过一款名为“畅连”的APP与母亲进行视频通话。视频里,对方穿着“警服”,出示了“警官证”和“执法画面”,背景也设置成了公安机关办公室的样子。
他们警告母亲:此案属于“国家级机密”,正处于关键侦查阶段,绝对不能向任何人泄露,尤其是你的儿子。他们声称,告诉自己的儿子只会害了他,而且他也在被监控。
这句话,像一把锁,将母亲与我的联系彻底锁死了。接下来,恐惧和想要自证清白的急切,完全支配了母亲,她开始积极配合“调查”。
7月30日,对方以“配合公安调查“为由,让母亲购买了一部华为手机——他们称这是“办案专用机”。他们要求母亲每天准时在华为手机上专有的“畅连”app上进行“视频签到”和“通话打卡”,汇报当天情况,并随时接受“工作指示”。 在密集的“工作指令”间隙,他们也会穿插几句关心的话,“吃饭了吗?”“天气热,注意防暑。”“早点休息。”

母亲与骗子的微信聊天截图








绕过银行风控系统

骗子的总攻,在8月4日早上9点发起。那天,“陈科长”通过华为手机上的“畅连”APP,与母亲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视频通话。在视频的实时指导下,骗子命令她:首先,解开小米手机上“禁止安装非官方应用”的设置。其次,在小米手机上安装“百度网盘”(显示上午9点29分完成)。最后,通过网盘下载并安装一个名为“银监局9.06”的软件(显示上午9点45分完成)。
这个“银监局9.06”,正是一个设计精良的木马程序。它能绕过手机自带杀毒软件的检测,一旦安装,就等于将手机的完全控制权拱手让给他人。8月6日到7日两天,骗子通过木马远程操作,将母亲支付宝里的三笔理财资金,全部赎回到了她名下的银行卡内。
在8月4日控制母亲小米手机之后,骗子从我母亲口中套取了她所有的密码:支付宝支付密码、中国银行银行卡密码、手机银行登录密码。剩下的最后障碍,就是银行的风险控制系统。
我后来在手机银行的日志里,看到了骗子是如何一步步避开银行风控系统的:第一步,申请手机盾。这是银行的高等级安全工具,相当于一个“数字U盾”。未绑定前,单日转账限额是五万元;绑定后,限额直接提升至一百万元。这是为了一次性转走大额资金。第二步,进行安全因子设定。将默认验证方式设置为“手机交易码(短信验证码)+手机盾”,避免触发其他更复杂的验证。第三步,关闭动账消息推送服务。银行的动账通知支持推送至微信,关闭它是为了防止我通过微信看到转账提醒,从而败露行迹。
木马程序可以实时拦截所有的短信验证码。于是,“手机交易码”这道屏障形同虚设。而“手机盾”的授权,在骗子远程操控她手机的过程中,也被轻松完成。至此,银行风控系统的所有警报都被掐断。
8月11日和13日,当理财资金悉数到账后,骗子再次通过视频通话“指导”母亲(其实是在她看不见的后台直接操作),分三笔将95万元存款转入多个陌生账户。整个转账过程,没有触发任何有效的风险警告。最后,他们还删除了母亲手机上的通话与短信记录,抹除作案痕迹。
接下来母亲仍然每天登录到“畅连”APP打卡签到,直到两个月后,母亲发现长时间“打卡”,对方却不再回应,才终于起了疑心。她试着给广州公安局打电话查询,对方告知她并无此事,也并无“陈科长”这个人。直到这一刻,她才如梦初醒……



我犯下的错误

事后经过复盘,我终于看清了这场骗局的全貌。我做的所有手机安全设置,在骗子“指导”母亲自行解除的那一刻,就全部失效了。技术防线的最大问题,在于它无法抵抗人性的弱点。
我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比如,以为设置了手机安全屏障就万事大吉了,忽略了最根本的——人的心理。我只是警告母亲“那是骗子”,却没有耐心去理解她为何会相信,没有用她能接受的方式讲清骗局的原理。我的干涉,反而让她觉得我不尊重她,把她当小孩,从而在骗子要求“保密”时,更倾向于听从所谓“权威”的警察,而非自己“不客气”的儿子。
我也低估了对手:我以为骗子只是广撒网的小毛贼,没充分意识到他们是有组织、有预谋、精通技术和心理的“专业团队”。与我母亲联系的并非一人,而是一个至少有十几人的团队,分别扮演“通讯管理局”、“警官”、“科长”等多重角色,并进行了长时间的前期试探(6月底的两次电话),摸清了母亲容易紧张、急于自证的性格特点,然后发起了连续的攻击。
技术上,他们对银行风控规则的了解也超出了我的认知。从申请手机盾突破限额,到关闭微信动账通知防止暴露,再到利用“畅连”App规避监测……“心理操控”更是他们的擅长领域,通过要求购买专用手机、每日视频打卡、实时嘘寒问暖,构建了一个封闭的、高压的“办案环境”,将母亲的心理状态与外界隔离。
母亲并不是真心信任那些骗子。她后来告诉我,她是太害怕了。一辈子安分守己,突然被卷入“惊天大案”,她唯一的念头就是赶紧配合调查,证明自己的清白。她迷信“警察”的权威,而骗子完美地扮演并利用了这种权威。她想向我证明“我没做错事”的执念,反而让她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警方的受案回执和立案告知书






新骗局又来了

这场悲剧,并非孤立事件。它是母亲长期陷入各种骗局的一个高潮。
五六年前,她就被一个理财骗局卷走了5万元,也是她在网上看到一个名为“理财羊”的项目,对方用“羊群效应”、“稳赚不赔”等话术包装,在没有与我商量的情况下,分几次投入了共计5万元,不到半年,那个所谓的理财平台便无法打开了。
这些年她还经常陷入“老年保健品”的套路, 家里至今还堆满她买来的各类“根治”老年慢性病、“延年益寿”的保健品,许多连包装都没拆。她总是抱着“万一有用”的心态,一次次掏钱。
就在这几天,她又陷入了一个新的骗局。有人在网上联系她,夸她声音条件好,是难得的配音人才,邀请她参加“配音培训”,承诺每配一次音给她50元报酬。这完全精准击中了她渴望被认可的心理。她正在开始认真学习使用复杂的配音软件,还问我应该怎么操作。
我一看就知,这又是换汤不换药的套路。前期用小额报酬和虚假的赞美建立信任,一旦她彻底投入,对方就会要求她“投资专业设备”,以便承接“报酬更高”的项目。
我试图拆穿它:“妈,这是骗你的。接下来就会让你买设备、交学费了。”
母亲却表现出不悦:“你怎么总把人心想得那么坏?我学点新东西,发挥点余热,有什么不好?难道我什么都不做,你就高兴了?”
我无言以对,带她去了派出所,希望民警的话她能听进去。民警很忙,简单说了一下,递给她几张防诈宣传单。她接过宣传单,态度恭敬,但我知道,上面提醒的内容并没有真正进入她的心里。她相信穿制服的民警,却不相信民警反复强调的防骗知识。她更愿意相信手机里那个素未谋面、对她嘘寒问暖的“配音导师”。
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这种无力感,比被骗95万更让我窒息。作为儿子,我无数次试图说服她,用了我能想到的所有方法:技术手段、口头警告、寻求权威协助……但效果甚微。我们之间,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墙。我说的,她不信;她信的,我无法理解。作为一个软件工程师,我始终无法在母亲的心里装上一套“杀毒软件”。
昨天我给母亲换了一个新的手机号码,用于日常对外联系,这个号码是用我的主卡办理的副卡。而她名下所有银行卡的预留手机号,仍然绑定在那个旧的、由我来管理的手机号码。这样,任何涉及银行转账的短信验证码,都会发到我的手机上。理论上,这能实现资金的“共管”。
但我知道这终究是权宜之计。我能锁住她的钱袋,却锁不住外界对她的诱惑,她能为了租房便利就轻易解除我对手机的设置,未来也可能在别的诱惑下,想出别的办法来绕过我现在设下的限制。
(应受访人要求,文中王海使用化名)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部评论
最大的安全风险就是,这个82岁的妈妈根本不信任这个儿子。 不像我妈,警察打电话都不会相信的,只会跟我确认我说没问题了她才信。
2 小时前 ·回复
50多岁的儿子跟80多岁的妈,天天住一起,重点是妈不相信儿子
2 小时前 ·回复
你妈一定很有文化,85了还会按指令操作手机。我妈碰到骗子教了几天操作手机刷单挣钱,最后骗子无奈的放弃了
2 小时前 ·回复
我妈更搞笑,骗子打电话卖保健品,我妈就说自己穷得很,种地的,穷得饭都吃不起,她问人家那个东西卖多少钱,人家说多少多少,我妈就说那要卖屋头好多谷子哦才能买得起哦,问人家可不可以送她,送上门。骗子说喊儿女给她钱来买,她说她年轻的时候对儿女不好,现在儿女不给她钱差点把我们笑死
2 小时前 ·回复
大部分被骗都是一步一步,真的是非常有耐心的按照骗子的步骤去操作,不会操作还叫老人去请教别人,没有那一步步操作,你把账号密码都给骗子,他都拿不去钱
2 小时前 ·回复
一招就能解决,带老人去银行,把这钱转为大额定期存单,纸质的,不要卡
2 小时前 ·回复
我妈89岁了,我的做法是:只办存折不办卡,每月麻烦我们去取一回交给她,集攒到一万老人会主动交给我们帮存着,每次存完钱后告知存款数额并同时告知其他子女,过一定时间还会就存款金额书面签字,这样才会让大家都放心。这样一来老人手上最多最多一万元,即使被骗也只会在一万以下,上次非要花3000多买中粮的红花籽油1斤装12瓶,思虑再三还是让老人买了,哄个开心。难为的是那个20多岁的小推销员为了业绩奶奶长奶奶短的前前后后跑了十来趟,看着都不忍心,让他别来了,根本没有用。当然这一切得老人配合愿意交财政大权才行。这样操作下来我们家老人基本上没上过啥当。
2 小时前 ·回复
这事我还算有点发言权,我爸之前就是这样被各式各样的骗子电话 诈骗,我的做法:1更换苹果手机,不能轻易下载非法软件2 换Sim卡,他的手机照常登陆原微信,他的Sim卡放在我手机上,有重要电话我再转告他新号码,这点很重要‼️一年过去了 他的卡扔不断接到各种诈骗短信,都被我过滤了
2 小时前 ·回复
牛皮!85岁的老母亲亲自租房?手机里有支付宝理财?会使用手机银行app?这么好的条件骗子不骗她骗谁?我80多岁的父母不会支付宝,不会手机银行,租房这种事是我跑腿,电话经常不接,骗子没机会呀
2 小时前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发布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