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故事丨铁轨上的时光记:从绿皮到高铁,我的十年行路记

发表于 昨天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 0
高铁平稳行驶,窗外夏末的村落犹如被风吹散的棋子,瞬息掠过。凝视着窗外流转的景致,17岁那年第一次独自乘坐绿皮车前往北方参加艺考的回忆,蓦地如同被风掀开的书页,清晰地浮现于眼前。
我的第一个铁路冬夜
2016年冬,北方落雪,我攥着瑞金到济南的硬座票,背着行李挤上列车。车厢里人挨人,过道挤满旅客,,泡面味在空气里弥漫。我靠窗坐,身旁是扛着蛇皮袋想必是到异乡务工的大叔,对面是个同龄男生牛仔裤洗得发白,发型却清爽利落。这是我第一次独自远行,二十多小时硬座赴艺考。白天还能靠窗看景,入夜困意翻涌,我把书包垫在腰后,头抵着冰车窗,总被列车“哐当”晃醒。与对面男生对视片刻,他忽然开口,声音清亮:“去哪?”说着把背包搁在小桌板上,“趴这儿,能舒服点。”我道谢后,两人索性聊到深夜。他刚毕业,从南方工作回北方老家,也是独自返乡。我们聊他的专业、我的艺考,聊家乡小吃与未来憧憬,他分我面包,我递去妈妈塞的赣南脐橙。“像孙少平那样,再难也朝着光走。”他这句话,我记到如今。
在朦胧的晨曦中,草根紧裹着泥沙,铁轨与浩荡的大河上的高架桥并行,宛如两条沉默的巨龙。“无论考试结果如何,别忘了这趟旅程,这片景致,就当来玩一趟。”他微笑着说道。到站后,人潮将我们冲散,只来得及道声“再见”,没留联系方式,连名字都忘了问。但那个冬夜,昏暗车厢里的絮语、分食的温暖、窗外的晨光,成了旅程最亮的光,我在心里祝这个陌生人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我们就这样分别了,并且不会再见。原来绿皮车的慢,是让陌生人在漫长时光里,撞进一场短暂却真诚的相遇。
   

    铁轨上的愚人节与旧时光
2018年春,还是学生的我,买到一张广州到瑞金的硬座票,把给平的惊喜塞进帆布包,还有张画着鬼脸的纸条,写着“愚人节快乐,你的‘恶作剧’已到站”。
那时我大二,他在我们的家乡瑞金读高三,隔着七百多公里的异地恋,甜得像家乡的赣南脐橙。为了这场惊喜,我在宿舍订票,谎称“愚人节要和室友整蛊,没空理你”。我在火车上,中午他发来微信:“我作业好多啊,你别搞我啊,不然高考少考十分算你的。”我对着屏幕笑出声,却蹭到硬座冰凉的铁皮,车厢里人挤人,过道上扛行李的务工者,泡面味混着烟草味飘过来,我在靠窗的位置,透过玻璃看铁路旁的树慢慢褪成模糊的绿。困意裹着颠簸涌上来,脑袋一点一点的,我像只打盹的猫。邻座的阿姨见我总摸手机,递来她正在吃的水果:“靓女去见对象吧?”我脸一红,点头说“愚人节给个惊喜”。阿姨一脸姨母笑:“当年我跟我老公异地,也坐过这绿皮,慢是慢,心里火烫着呢。”
列车过赣州,窗外的灯串成线像撒了把星星。我摸出手机,翻他发来的错题照片,他说“这道解析几何卡了半小时”,我说“等我回来教你”,车厢里静下来,只有“哐当哐当”的铁轨声,像在数着:还有五十公里,十公里……列车员喊“瑞金站到了”,我赶紧捋了捋头发,涂了口红,第一时间打车到了他家楼下,我骗他给他点的外卖到了,我一眼就看见他——愣了三秒才冲过来,把我拽进怀里,声音发颤:“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说……”我把他抱住“愚人节快乐”他抱着我笑。
后来的故事,像大多数青春里的感情一样:他高考后 我毕业。我们在不同的城市里,慢慢弄丢了彼此的消息。那场做绿皮火车带去愚人节的惊喜,成了记忆里十几个小时的碎片,用了好多年才敢轻轻触碰。
   

    铁轨上的时光与山河
今年夏末再回瑞金,坐的是高铁。车门滑开,没有拥挤,行李架空阔,风裹着淡消毒水味;座椅可调,扶手带充电口,小桌板干净得能摊开笔记本。列车启动无声,杯里茶水纹丝不动,窗外田野与白墙黛瓦的村落飞掠,快如翻书,却能看清铁轨边每片风景。 望着这一切,忽然想起2018年的冬夜——绿皮车慢,慢到能听清心跳,能和陌生人分一颗糖,能把思念熬成滚烫的期待;高铁快,三小时跨过高山河流,快到风景来不及细品,却也让我懂了:有些告别是成长必修课,有些时光只能存进回忆。
铁轨一头拴着瑞金烟火,一头连着广州书香。从青春到如今,它载我奔赴过纯粹爱恋,也陪我走完求学征途——绿皮“哐当”里,是青春莽撞的奔赴、干净的喜欢;高铁平稳间,是家乡与远方的贴近,是国家发展的铿锵,也是我从懵懂到成熟的印记。铁路的变迁从非单纯速度升级,是家国前行的缩影:慢火车载乡愁蜿蜒,高铁托梦想飞驰,每寸铁轨都连着小城烟火、校园书声,连着千万人对美好的向往。绿皮冬夜的真挚,愚人节清晨的雀跃,早已和铁轨成了岁月暖印:个人情、家乡味、家国兴,都在这脉络里紧紧相连。
比起绿皮车的慢风景,高铁外的世界变得更快:矮房成了产业园,泥路拓成高速,荒坡覆满生态林,“中国高铁,世界领先”的字样闪过,铁路载我往返家乡与城市,更载着我的青春、记忆,和千万中国人的团圆与梦想。而对未来的铁路风景,我总怀着格外的期待,我会去哪,遇见谁,遇见怎样的故事,拥抱着怎样不同的心境。
如今我在武汉读研,看武汉站玻璃穹顶下的高铁列阵,看铁轨仍在延伸。原来这十年,我在长,铁路在变,国家也正朝着光,稳步前行。当年攥着硬座票、揣着恶作剧的女孩,已学会在高铁平稳中温柔回望。忽然记起18岁绿皮车上,陌生男生说的“朝着光走”。绿皮与高铁的区别,从来不止速度,更是心境:从前为你,再慢也甘之如饴;如今懂了,路要自己走,快一点,也能看见新风景。每一次出发与抵达,都是触摸生活温度,新时代里平凡却动人的温情故事。
(作者:危梦瑶)
                                                                        
                                                                                    
                                              【责任编辑:邵冰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期待您打破宁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发布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