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游戏IP中的文化创造力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3 0
  以文化赋能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不仅丰富了经济增长模式,还以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经济发展赋予深厚的精神内涵,让经济增长更具温度与可持续性。在此过程中,经济活动不只是资源配置,更是意义生产,市场不只是交易场所,更是文化创造与社会认同的空间。由此可见,以文化赋能经济发展,不仅在于文化附加值,更在于文化创造力。文化创造力是激活人文要素、推动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动能,通过在经济活动中嵌入文化意义,实现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统一。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创造力的释放与转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它打破文化资源传播的时空限制,让文化符号以更贴近当代审美的形态触达受众,并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实现产业化扩展,催生多元文化业态融合发展。这既能够创造经济收益,还能够构建文化意象空间、推动中国文化全球传播,使传统人文精神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实现文化内涵的当代诠释与活化传承,形成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国风游戏IP的兴起,正是文化创造力在数字时代的一种具象化呈现。比如,《黑神话:悟空》并非仅凭技术赢得市场,而是通过对《西游记》中“命运与反叛”的重新诠释,把东方哲思转化为玩家共鸣。这类作品的成功表明,人文内核不只是游戏营销的工具,更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正是人文价值的深度参与,使文化产品有了持续的生命力,也使经济活动获得更多的文化支撑。
  国风游戏IP的市场热潮,既是数字文化产业的成功,也揭示了文化与经济的价值共生关系。其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再生产,二是人文价值的产业化扩展。
  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再生产,使传统文化在技术支持下实现了传承形式上的飞跃。比如,有的游戏通过与苏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合作,将“套针”“施针”等传统工艺以3D形式精准还原,让玩家在游戏中真实感受非遗之美;有的游戏携手敦煌研究院等单位,以数字扫描等技术的高精度表现力还原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宝藏;有的游戏联合敦煌画院完成《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的动态复原,使历史文化以互动的方式融入当代审美。这些实践说明,科技不只是传播手段,更是文化再生的媒介。通过技术赋能,让文化资源从记忆变为体验,从遗产变为资产,实现了人文价值向经济价值的可持续转化。
  数字技术的赋能,还让人文要素的生命力有了更多外溢效应,实现人文价值的产业化扩展。就国风游戏IP而言,通过跨界联动,正在形成文化与经济的双向循环。比如,有的游戏为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赋予唯美动漫形象,在年轻受众中形成强大的吸引力。这样的游戏还与历史名城及旅游景区达成联动,将游戏IP的流量与玩家的情感积淀精准落地,转化为年轻客流与消费活力。这种“游戏+文旅”的模式不仅带动地方经济,还丰富了文化资源的社会功能。它把文化资源从静态展示转为主动生产,融入当地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
  以文化赋能经济发展,不仅在于市场的成功,更在于文化的塑造。就国风游戏IP而言,不仅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更通过文化数字化,为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播开辟新路径。
  首先,其价值体现在文化意象空间的构建。不少国风游戏IP以诗意化、审美化的方式重构中国文化意象,让“山水意境”“家国情怀”“留白写意”等传统审美理念在数字空间中重生。当玩家在游戏空间中感受古时江南街景繁华、穿行于恢宏的楼台亭馆时,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这种体验超越了娱乐产品本身,可以成为凝聚社会情感、巩固价值认同的重要精神纽带。
  其次,其价值体现在对全球玩家的影响。国风游戏IP以独特的东方叙事、美学体系和哲学思想赢得世界玩家的认可。比如,《黑神话:悟空》的全球热议,意味着中国文化叙事正在以数字媒介的形式进一步进入世界。这不仅让中国文化在全球市场上具备更多竞争力,也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具备更多解释力。
  最后,更为深远的是,其价值体现在对人文资源的深入挖掘。这种挖掘为人文资源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可能。它在唤起大众对传统文化关注的同时,也激发了更多人对人文资源的探索兴趣,推动形成从资源挖掘、创作转化到传播扩散的良性循环,让珍贵的人文遗产在数字时代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实现文化基因的当代延续与活态传承。
  国风游戏IP的兴起启示我们:在人文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文化是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要素,它让大众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深化对自身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进而形成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良性循环。文化可与时代同频共振、能为发展注入鲜活动能。文化与数字技术、创意思维深度融合,能够进一步突破圈层限制,在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同时,催生出具有高附加值的经济形态,让文化的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形成双向赋能的良好态势。
  我们需要将文化进一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发挥文化创造力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国风游戏IP而言,其发展证明了文化创造力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蕴含的人文要素,通过文化数字化,既激活了文化的精神能量,又创造了经济价值,诠释了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共荣,彰显文化赋能经济、经济反哺文化的深层逻辑。(薛童心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责编:刘晗旭                         ]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期待您打破宁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发布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