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秦岭地貌摄影展》西安启幕

发表于 昨天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6 0
原标题:六年深耕解锁“中华父亲山”地貌密码
《中国秦岭地貌摄影展》西安启幕
11月16日,陕西省人文地理摄影协会主办的《中国秦岭地貌摄影展》在西安市土门工人文化宫正式开展,同步发布《中国秦岭地貌图集》。此次展览将免费开放至11月29日,通过汇集123幅精选摄影作品与320幅图集影像,系统解码秦岭地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这也是该协会自2014年成立以来首次聚焦秦岭地貌的专题摄影展。
秦岭横亘东西1800余千米,历经十亿年时光雕琢,不仅藏着地球演化的记忆,更承载着民族文化根脉。此次展览的背后,是一支4人核心团队长达六年的坚守与探索。2017年陕西省人文地理摄影协会地理分会成立,以“地理探索与地理发现”为宗旨,为秦岭地貌系统记录奠定基础。2019年,分会会长邵安红与协会原会长石宝琇达成共识,正式确立“中国秦岭地貌”拍摄专题,规划覆盖秦岭全段,西起甘青交界西倾山,东至江淮丘陵张八岭,横跨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湖北五省。








拍摄团队采用“卫星地图预判+实地踏勘”模式,既立足地面捕捉细节,又借助无人机呈现宏观地貌。秦岭部分区域海拔超4640米,高寒缺氧、复杂地形及突发天气常令拍摄计划中断,团队对典型地貌采取不同季节、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反复拍摄”,部分地点造访达十几次。六年间累计拍摄数万张照片,经多轮严格筛选终成此次展览的核心内容。
展览将秦岭地貌归纳为17个类别,既包含花岗岩地貌等常见类型,也涵盖喀斯特、丹霞、冰川遗迹等特殊地貌,其中冰川遗迹影像为第四纪冰川运动研究提供了直观参考。团队恪守“高度写实”选片原则,优先选择地理信息完整的作品,配套的翔实文字说明更辅助观众理解影像背后的科学与故事。


著名摄影家李少童、胡武功等行业专家,陕西省摄影家协会、西安美院等机构代表及多家媒体出席开幕式。专家表示,这批影像填补了秦岭部分区域地貌影像空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邵安红透露,协会地理分会将以此次展览为起点,持续开展大秦岭主题拍摄,进一步解锁“中华父亲山”的多样面孔。


置身展厅,观众可在光影间触摸山川脉络,聆听地球演化的悠长回响。这场跨越六年的探索,既是对秦岭“地貌密码”的系统解码,更是对大秦岭自然之美与文化根脉的敬畏传承。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明 受访者供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期待您打破宁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发布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