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为给孩子办留学签证主动给间谍送绝密 国安部门最新披露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4 21
“我只是把文件带回家整理,怎么就泄密了?”“退休多年,这些老材料早没用了,谁还会管?”——这些危险的思想误区,正是泄密风险的温床。
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近年来,涉密单位退休人员失泄密事件偶有发生,深刻警示我们:保密无小事,涉密人员退休后仍要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


涉密不守密 失管又失控




——麻痹松懈,私留文件。部分涉密单位退休人员将私存涉密载体视为“小事一桩”或“职业纪念”,却不知已触碰到法律红线。某涉密单位退休人员在违纪违法调查中被发现存在“私自留存涉密材料”的行为,成为其违法事实的一部分。
——利欲熏心,主动卖密。某涉密单位退休人员程某,为成功办理其子女留学签证,主动联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多次提供绝密级、机密级国家秘密。事发后,程某因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我行我素,违规操作。某涉密单位退休返聘人员违规将存储涉密文件资料的移动硬盘带回家中连接家用计算机,导致多份涉密文件资料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窃取。事发后,相关责任人均被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退休不“褪色” 保密不松弦




——保密责任不“松懈”。保密责任是终身烙印,不因岗位变动而消失。退休人员须时刻牢记“涉密不涉私,离岗不离责”,不向亲友谈论原岗位工作细节,不在社交平台披露任何与原单位相关的信息,并严格遵守出国(境)、从业等限制性规定。
——离岗密件先“清零”。涉密人员退休前,须清退全部个人持有、使用的涉密文件资料、信息设备等,并办理完备的移交、销毁手续。任何以“留恋”“整理”为名私自留存涉密载体的行为,均属违法违规行为。
——法律意识要“绷紧”。根据保密要求,涉密文件等涉密载体严禁带出办公场所,确因工作需要携带涉密载体外出的,要依规履行审批手续并采取严格的保密防护措施,使涉密载体始终处于携带人有效管控之下。涉密计算机等涉密信息设备严禁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返聘或退休后再就业人员应严守保密纪律,严格落实保密制度要求,严防失泄密事件发生。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涉密人员退休,保密责任并非到达终点。退休人员应履行保密义务,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广大人民群众如发现可疑线索,请及时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者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总台央视记者 王莉)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部评论
这岂是大意,明显是故意的,利欲熏心。
9 小时前 ·回复
以单位名义出国,都要做出国前教育。95年我第一次出国,用单位的公务护照。党支部书记给我做了半天的教育
9 小时前 ·回复
9 小时前 ·回复
我爸以前在涉密单位工作,他常说文件就是“带不出门的命”,哪怕退休也不能碰。这次新闻里那些人就是太大意,觉得没人会查,结果法律可不这么想。
9 小时前 ·回复
这是大意,这是故意而为
9 小时前 ·回复
这哪是大意,这特码是故意带出来的。还主动提供给间谍。你的意思是他大意了,带出来的时候应该小心一点别被发现。
9 小时前 ·回复
真的别觉得老文件是纪念品,那些上面可能有关键数字或流程,拼起来就能还原敏感信息。这种拼图式窃密,在网络安全领域是常见手法。
9 小时前 ·回复
你说的很对,这些特殊文件在我们平常人眼里很普通,在外国情报机构人眼里,就是有重大价值的机密文件。
9 小时前 ·回复
如果真要处理自己手里的涉密资料,正确做法是回单位登记清退或销毁,不要自己随便扔,这样既合法也不给别人钻空子。
9 小时前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发布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