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培育宝石疯狂扩产,一不小心…击垮全球顶奢珠宝价格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 0
当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东西。
长得一模一样,结构一模一样,重量、色泽、质感都完全一模一样。
一个卖你两三百,一个卖你七八万,你会买单嘛?














这就是最近两年,黄金价格不断飙升,而曾经产量少,卖到天价的彩色珠宝,持续阴跌的主要原因……


不要扯所谓「只有天然宝石才是真正不可再生的,有收藏价值的」。
如果不是因为人工制备黄金的成本高到恐怖(需要用核反应改变原子结构),黄金的价格早已跌到如今的 1/5,甚至 1/10。


而更深层的背景是,就在这几年!
为了应对高速增长的半导体、太空、科技需求,
中国培育宝石产业,规模、良品率不断攀升,成本骤降……


是的,你没听错。
这并不是我国珠宝行业的突破,其实是工业领域的突破


绝大多数宝石,都属于刚玉。即硬度特别高、同时导热性能好、还耐腐蚀。小到智能手机摄像头(几乎所有手机标配的蓝宝石玻璃)、触摸屏、LED灯,大到国之重器、高强度激光、天文观测系统光学元器件。
其中尤其以蓝宝石应用最为广泛。
相比珠宝市场可怜的需求量,这才是真正巨量的需求!所以产业巨头每年都会投入巨额的资金投入研发。


1958 年,中国从苏联引进焰熔法技术,开始合成红宝石和蓝宝石。
早期合成品主要应用于军工领域,如精密仪器轴承、光学窗口等,以满足国防工业需求。这一阶段的技术依赖进口设备和工艺,合成晶体尺寸较小、质量有限。
2000年,我国开始对蓝宝石生长技术进行全方位开发,基于温度梯度法制造出的产品虽然在质量方面完全能够达到军工和光电子产业的要求,但在批量化方面却长期无法走出实验室。


直到10年之后,好消息才频频传来。
2011年4月,LED蓝宝石衬底晶片项目在青岛正式投产,3年内产能扩大到了180万片,标志着我国LED蓝宝石晶片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形成规模化生产。


同年6月,江苏镇江诞生了一颗百公斤级人造蓝宝石晶体,使我国快速增长的LED行业的优质材料供应变为现实。
打破了我国蓝宝石晶体成长、基板制造市场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2016年4月,首颗赣造人工120公斤蓝宝石晶体在南昌“光谷”问世,标志着江西智能手机产业本土造的蓝宝石触摸屏正式诞生。当时,研发项目总工程师张振志自豪地说:“苹果手机镜头盖、home键都是由我们供货。”


而到了最近几年。
产业上下游数十年的技术积累,终于蓬勃而出,良品率、产量、单颗有效培育体积跨越式增加。


▲ 作为高精尖科技,培育宝石产业能够获得更低的电力成本,更多的政策支持;供不应求的需求,也刺激了技术迭代的速度。
品质更加以假乱真,成本却随着巨额研发投入、定制设备逐渐收回成本。
直接降到了 1/5 甚至 1/10(曾经四五千一颗,现在只要几百元。)
毫不夸张,不花上千鉴定费,专业珠宝人肉眼根本无法分辨,更不用说身边的姐妹。


所以魔幻的事情就发生了……
百元入手,10万级彩宝,被顺带实现!


注意!
这次和之前彩色玻璃、锆石、莫桑钻……所有市场为了照顾大众消费者提供的所有低价平替材质,都不同!
培育宝石,无论从外观、质感、物理特性、化学特性……所有的所有,和天然宝石都一模一样!
他们就是一个东西,毫无区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期待您打破宁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发布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