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附近有一间小小的火车票代售点。天还没亮,窗口前就排起了长队。人们裹着厚棉衣,在寒冷的清晨里呵出白气,眼神中既有期盼,也有不安。那时候出一趟远门,得提前一个月就开始计划。可究竟能不能买到票、什么时候出发,都要等到站到窗口前那一刻才知道。一张小小的车票,往往承载着一整年的思念。
姑姑常年在外工作。每年春节前,她最重要的事就是“抢票”。“抢”这个字,用在她身上格外贴切。每当电话那头传来她欣喜的声音——“票抢到了!”,全家人的心才终于落定。而那时的绿皮火车不仅速度慢,晚点也是常有的事,只有依靠那张薄薄的车票,把一整年的辛劳与漂泊,都融化在团圆的温暖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间陪伴我长大的售票点悄悄关了门。时代在变,铁路也在变。等我上大学时,买票已经变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掏出手机,打开“铁路12306”APP,车次、时间、余票信息一目了然。指尖轻点几下,不过几分钟,一张电子车票就安放在“我的订单”里。出行前三个小时,手机还会准时提醒。从“人追着票跑”到“票随人心意”,铁路真正成了生活中一种可靠的存在。
如今,高铁已成为我出行的首选。无论是跨越南北的动卧,还是日行千里的智能动车,舒适与高效始终相伴。我喜欢选择静音车厢,在宁静中看书或小憩;也常在长途旅行时点一份高铁外卖,热腾腾的餐食准时送达座位,让旅途多了几分从容与温度。从祖国的一头到另一头,朝发夕至已成寻常,一日看尽千里山河,也不再是奢望。
家中柜子里那叠蓝色车票,每一张留存着一段出行的记忆。如今,随着全国铁路全面推行电子客票,熟悉的蓝色纸质车票,也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心中竟泛起一丝不舍——它们都是我奔赴“远方”的见证,但转念之间,这不正是时代向前留下的印记吗?告别,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今天的铁路,早已不只是一样交通工具。它是流动的风景,是发展的脉搏,是温馨的陪伴。它让“天涯若比邻”成为日常,让“千里共婵娟”变得轻松。铁轨如笔,山河为卷,它默默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平凡却动人的中国故事。
(作者:侯雨辰)
【责任编辑:邵冰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