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已有账号?
登录账号
游客请注册
立即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QQ
微信
微博
001论坛
»
论坛
›
休闲板块
›
热点分享
›
树榜样 传家风 ——天柱县奖学重教成风化人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树榜样 传家风 ——天柱县奖学重教成风化人
发表于 2025-8-25 17: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656
0
天柱县石洞镇汉寨村优秀学子准备游行。 金可文 摄 “家有读书子,国有栋梁才。”8月23日,在贵州省天柱县石洞镇汉寨村村委会门前,笑语阵阵、人头攒动,一场满含期许的奖学金发放仪式在此热闹举行。19名身着整洁衣裳的优秀学子依次上前,从村干部与爱心村民手中接过奖学金,眼底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脸上绽放着感恩的笑容。这是汉寨村奖学基金理事会的又一次温暖实践,让“崇文重教”的家风底色在初秋的侗寨里愈发鲜明。
汉寨村历来浸润着“崇文尚德、重教兴家”的风气,这份精神早已融入村落的血脉,成为代代相传的家风基因。为让这份传统不褪色、更鲜活,2024年7月,村里多次召开院坝协商会,通过征集村民意见,最终自发成立村级奖学基金理事会,定下“村民自愿捐、社会爱心助”的筹资模式。此次发放的4.1万元奖学金,便来自理事会成立以来募集的6.4万元善款,精准覆盖高考、中考等各阶段的优秀学子。
“知识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治本之策,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汉寨村党总支书记刘荣学的话,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设立奖学金的初衷,是想在村里树起‘重视教育、崇尚学习’的鲜明导向,让孩子们都能燃起努力向上、刻苦求知的热情,也让所有村民都明白:知识能改变命运,刻苦学习才能成就未来。”
汉寨村的暖心举动,只是天柱县捐资奖学“多点开花”的一个生动注脚。在渡马镇,家风与奖学的融合更显深厚绵长。杨柳村杨氏家祠、龙盘村陈氏家祠,每年都会如期举办“祭祖+奖学”活动——学子们身着传统服饰诵读家训,向师长恭敬行谢礼,古老的祠堂里,“勤学”家风在琅琅书声与庄重礼仪中完成代际传递。2025年,渡马镇76名学子顺利考入本科及以上院校,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既有家风学堂的赋能,更有捐资奖学活动持续激发的求学热情,让“读书成才”的种子在更多家庭生根发芽。
社学街道摆溪村,同样用多年的坚守续写着爱心助学的故事。8年来,村民们主动捐出积蓄,爱心人士、企业纷纷伸出援手,“爱心助学·情暖学子”活动累计发放奖学金13万余元,托起了许多学子的求学梦。曾考取江汉大学的潘贵金,至今记得收到奖学金时的感动:“这笔钱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家乡用行动在跟我说——要永远记得‘向上向善’,不管走多远,都要带着这份初心。”一句话,道尽了天柱县捐资奖学与家风传承的深层联结。
天柱县的捐资奖学热潮,从来不是无源之水。它深深扎根于当地深厚的家风文化土壤——全县众多保存完好的宗祠里,“重教兴学”的家规家训刻在碑上、记在心里,代代相传。近年来,天柱县更深化“家祠+”机制,依托渡马镇家风学堂、三门塘家风文化研学基地等阵地,通过祭祖奖学、“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让“重视教育、涵养家风”从单个家族的传统,变成了全村人的共同共识。
如今,从石洞汉寨的村委会小院,到渡马镇的古朴宗祠,再到社学街道的村寨角落,捐资奖学已成为天柱人践行家风、反哺家乡的重要方式。它不仅为学子们铺就了更顺畅的求学路,更让一个个家庭的“兴教之力”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能量,让“崇文重教”的种子在天柱这片土地上结出更多希望之果。
(杨湘|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责任编辑:陈秋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回复
举报
全部评论
正序浏览
倒序浏览
暂无评论,期待您打破宁静
快速评论
本版积分规则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泪盈睫
主题
1338
积分
7652
粉丝
0
+关注
私信
TA的帖子
最新!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道歉,称将向胖东来学习
半小时前
双色球头奖8注776万分落5地 奖池余额27.5亿
半小时前
近20家A股上市公司本周披露并购重组最新公告 慧博云通关联方拟取得宝德计算控制权
1 小时前
9月14日晚间沪深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公告最新快递
2 小时前
贾国龙最新发声: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2 小时前
发布
联系Q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