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自贡大安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双拥热潮持续涌动。全区上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借机构改革东风,构建起“党政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双拥工作新格局。2023年,大安区成功创成省级双拥模范区,实现“八连创”的辉煌成绩;全国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思想政治试点落地生根,江姐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化身思政教育前沿阵地,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双拥实践创新”特色品牌,走出一条军民携手、同心筑梦的新时代发展之路。
机制为纲,织密全域双拥服务网
“十四五”期间,大安区以机制建设为根基,构建“高位推动+基层延伸+军地协同”三位一体工作体系,让双拥工作有章可循、有力推进。
区委书记挂帅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将双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核心议程,高位统筹聚合力。15个镇(街道)双拥工作站、121个村(社区)服务小组星罗棋布,200余名拥军优属专兼职工作人员扎根一线,形成“上下贯通、纵横成片”的全域服务网络,让双拥服务触手可及。
军地协同更显实效,建立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机制,规范互办实事、互解难题流程,人武部干部合署办公保障政策无缝衔接,构建起“工作有政策、行为有规范、落实有措施”的闭环体系,军地同心破解发展难题。
创新为翼,激活双拥工作新动能
大安区创新“教育+氛围+激励”工作法,让双拥工作既有厚度又有温度,焕发蓬勃生机。
国防教育扎实推进,依托“江姐故居”“邓萍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辖区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国防教育课程全覆盖。江姐村服务站创新“1+3+1”思政教育体系,不仅激发退役军人学习热情,更搭建起作用发挥平台,让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领域勇挑重担、发光发热。
双拥氛围愈发浓厚,江姐故里双拥广场、“口袋公园”成为群众打卡新地标,高速路口、立交桥、烈士纪念设施等关键位置的10处大型双拥标牌醒目亮眼,“15分钟双拥文化圈”让双拥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浸润人心。
激励保障树立鲜明导向,现役军人立功喜报累计送达800余人次,发放奖励金48万余元;退役军人陈俊生获评“全省就业创业之星”,宋华兵荣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个人”“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社会风尚深入人心。与燊海井景区等30家单位签订拥军优属协议,社会化拥军活力持续迸发。
服务为魂,书写军民同心暖心卷
“财政优先+帮扶精准+安置有力”,大安区以实打实的举措,把双拥工作做到军民心坎上,让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倍感温暖。
财政保障足额给力,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义务兵优待金等优抚补助近1.5亿元、医疗补助349.1万元;“八一”“春节”期间,投入400余万元慰问驻军单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成立30万元区级关爱基金,精准帮扶46名困难退役军人,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精准帮扶贴心周到,严格落实“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机制,为伤残军人配置辅具3套;开展“一站式”医疗补助结算试点,惠及451人次;全力保障军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组织“致敬英烈情系烈属”主题活动,为烈士亲属提供免费义诊,用细节传递温情。
接收安置稳妥高效,退役安置实现“三个100%”,服役12年以上士官全部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483名自主就业士兵适应性培训全覆盖,234名退役士兵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专场招聘、线上招聘精准对接,助力退役军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让军人退役无忧、发展有途。
从江姐故里的红色传承到省级双拥模范区的“八连创”,从机制创新到服务提质,“十四五”期间,大安区以真心换真情,以实干聚合力,让双拥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绚烂绽放。军民同心的磅礴力量,正推动大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向前,续写着双拥共建的崭新篇章。(徐卓 曹小满)
来源:大安观察
(责编:章华维、薛育建) |